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提前封顶
2015年前,大兴区的榆垡镇还是一个无名小镇,现在,因为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而变得繁荣。从2016年3月15日,新机场主航站楼工程开始进场施工,也就是在那天,北京建工集团新机场项目总承包部项目经理白恒宏从西三环的家里驱车一个半小时赶到工地,开始驻场工作。在白恒宏眼中,这片总用地面积约27.9公顷的北京新机场航站区,每隔半个月,模样都会焕然一新。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到今年1月份,在提前4天完成新机场航站楼工程底板施工、提前15天完成地下结构封顶之后,航站楼主体工程也提前12天实现了结构封顶目标。
“凤凰”形状的新机场是典型的异型建筑,弧形的屋面和外墙,都代表着施工复杂度的增加,但按照规划,新机场的使用寿命目标是100年,比普通机场还要多出30年,如何造出一个“百年工程”?“这得益于新技术的使用,我们可以精准把握
施工质量。”白恒宏举例说,近十年前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施工的时候,还要依赖人工控制混凝土的配比,现在全部变成电脑操作,水泥、沙子、添加剂,每个成分占多少比例,都可以由电脑分配并操控,“从
工程质量控制上就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新机场线草桥到北航站楼仅需19分钟
首都国际机场距离天安门25公里,而北京新机场距离天安门的直线距离是46公里。家住南四环外旧宫的张先生,每次出差去T3航站楼搭飞机,如果坐轨道交通,从进站到出站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他在盼望新机场能够尽早落成,节省路上时间。但是家住东三环亮马桥的王先生则在担心,从他的位置坐地铁去T3只需要半个多小时,比张先生要少花费一个小时,但新机场设在北京最南端,他要怎样才能快速到达?
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旅客来新机场从时间成本上和经济成本上可能会比首都机场高一些,所以新机场在建设之初就着力完善交通体系。新机场线去年底开工,全长41.36千米,设新机场北航站楼站、磁各庄站、草桥站3座车站,计划在2019年9月试运营,新机场线设计最高时速为160公里,是截至目前最快的轨道交通时速,旅行时速为110公里,从草桥到新机场运行时间仅需19分钟。如果同样是到草桥搭乘新机场线,旧宫的张先生去新机场需要50分钟左右,亮马桥的王先生则需要70分钟左右,王先生并没有因为距离远而比张先生多花费太多时间。
此外,草桥站具备当天航班行李早到托运的功能,北航站楼站的站台就位于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地下二层,未来乘客乘坐新机场线到达机场后通过站台上的扶梯上至地下一层站厅层,就可以实现高铁、城际、地铁的“零距离”换乘,从站厅层也可直接进入机场航站楼,再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仅需不到8分钟。
京冀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
在新机场如火如荼的建设同时,周边地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临空经济区规划已经在2016年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今年将正式启动实施。根据这份规划,北京将与河北省合作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目标是打造具有功能完善的城市服务和高端开放型产业体系的综合性功能区,成为我国国际交往重要门户和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节点。对其重点覆盖的北京南部和廊坊地区来说,还将带来十余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带动京冀两地的合作与发展。
事实上,在规划出台前,新机场所带动的“临空经济区效应”就已在距离新机场最近的大兴、固安、永清等地间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