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一做工程的朋友(老A)聊天,他说前段时间,跟进西双版纳的一个旅游地产项目,利润已经降到6%了,加上工程质保金还要再扣掉5%的利润,剩下的1%,要是工地上再出现什么意外问题,随时就亏本,就这样,业主还要继续压价……
就算没有问题,那1%的利润也不够支付项目垫资的利息,能及时支付利息还是在业主能按照合约按时付款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如果再拖一拖,利息增加,这就白玩。
可即便是这样,还有三家公司比我们价格低。现在做工程施工的单位越来越不好混了……
老A的哭诉或许只是行业现状的一小部分,现在的施工单位正面临着各种危机:
-
最低价中标:想中途停工要挟或变更没门
-
开发商风险转移:以房抵款,好房子永远轮不到你
-
有钱就是不付给你,缺钱我可以贷给你
在以前一个有经验有水准的施工团队是各种工程项目迫切需要的,而现在由于技术的发展,管理的严谨,施工单位的水平几乎被拉成直线,也因此给了业主、甲方的压价的机会,加上行业内并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更加让施工单位难以生存。
如果不想被甲方业主无情压价,施工单位目前能有什么出路?
观点一:转型
可是转型该怎么转,从单纯的项目施工升级到整个项目的施工总承包?或者从工业建筑工程转向民建工程?还是扩展各种技术服务?
不管哪一种转型都需要有个明确的方向,要是方向一错,转型等于找死
观点二:不转型
既然转型等于找死,那么就撑下去吧!但是目前建筑市场的混乱,大家都十分清楚,上面也说了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多施工单位的核心竞争力被抹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只能忍受着甲方业主的“剥削”,等待着行业洗牌的时机,可这时机什么时候来,自己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是未知数……
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
哪一边才是施工单位的出路,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或者你有更好的出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