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2017年建筑行业发展“重点”清晰
2017年建筑行业发展“重点”清晰
建筑人才中心 2017-05-02 09:58:08 阅读(0

    2017年被经济学家称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而从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将2017年称为建筑业转型的“关键之年”同样不为过。2017年,政府不仅对建筑业关注力度不断加大,而且《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建筑业发展的内容也明显多于往年。

  政府关注

  细细浏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与建筑业相关的内容非常多,一些省市甚至明确将推动建筑业改革等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例如,山西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7年要“做大做优建筑业”,推动建筑企业整合重组,培育扶持专业资质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专业化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开拓省内外市场。
  众所周知,近年来,江苏省、浙江省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背后都有政府的背书,在一些陌生的市场,政府甚至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建筑业的内容明显增多,打破了以往建筑业不受重视的状况,同时政府的大力扶持,也将为当地建筑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在2016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多数省市在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均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并制定了阶段性发展目标。在地方“两会”上,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化了这一趋势。例如,天津市强调,要“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开展解放南路和中新生态城海绵城市试点,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城市水电气热管网改造,建设城市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山西省也指出,要“打造省级建筑产业园区,提升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和市政构件预制加工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实现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管理一体化发展”。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被普遍认为已进入2.0阶段,即从规划期开始进入实质推进落地期。
  例如,浙江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围绕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桥头堡目标,加快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湖北省提出将“着力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把湖北打造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山西省将制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实施“千企百展”行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落实中部崛起战略,深化与中原经济区、沿黄经济区合作,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
  同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落地,各省市都在抢抓机遇,以国家级规划为指引,加大建设步伐。这一点在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体现。

PPP

  专家认为,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来提供公共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日趋紧张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案和必然趋势。在今年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PPP出现的次数明显增加,体现了政府对PPP模式的热衷。
  例如,天津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行动计划,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放开竞争性行业领域,推出新一批PPP项目,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山西省的目标是“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建立完善PPP有效推进机制,设立促进经济转型新动能投资基金”。
  此外,国企改革、特色小镇、绿色建筑和棚户区改造等在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有涉及。对多数建筑企业来说,政府对建筑业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一方面必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对行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企业想要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转型的阵痛必须克服。

热门文章
  1. 2016年建筑市场将发生哪些大事?
  2. 建企“走出去”:各区域市场应如何应对?
  3. 2016节后政策连连看:基建投资迎来多重利好!
  4. 2016招聘会,相聚中南,与你同行!
  5. 住建部长回应“房价暴涨”:将采取五大措施
  6. 2016最新一二三线城市划分 这次终于弄清楚了
  7. 十三五高速铁路网曝光 多彩中国绘未来新图景
  8. “工匠精神”首次登上政府工作报告,建筑业的工匠精神在哪儿?
  9. 国土资源部部长:因城施策房价一定会稳定住
  10. 十三五定调新型城镇化 1亿农民工市民化大幕开启
服务热线:18862971288    全国统一免费电话:400-690-7198    24小时技术QQ:970602863、279551734
Copyright  ©  2025    江苏铁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2035891号